close

1022,星期六,天氣晴

 





今天校刊社和新詩社的成員要到埔里圖書館聽阿公阿嬤講故事,圖書館為我們請來了
       )阿公和(       )阿嬤,(ps.簡介阿公阿嬤)阿公阿嬤有著濃重的平埔腔調,剛開始聽有些不習慣,但是因為阿公阿嬤的音調、表情與肢體動作豐富,使我們很快就進入了狀況,並且隨著故事內容而進入了早期平埔族的社會。

 

平埔族人移居埔里,除了將原鄉的地名帶過來,以原鄉的社名來為新移居地命名之外,同時也帶來了他們原來的風俗,例如學校每年會辦的路跑活動,也是平埔族的風俗之一,賽跑的儀式因不同的社族也有一些差異,如大肚社平埔族人是在農曆729上午舉舉行送祖賽跑,據聞賽跑時以藤貫吊番糕懸吊於長橋,眾人喊三聲咻、咻、咻!即向迎祖地點奔跑。經林仔城(今籃城里)而折返大肚城(今大城里),依先後到之次序,賞給頭獎至三獎,得勝者便可以得標旗,吃勝利酒。

 

早期平埔族人的宗教信仰也十分具有特色,平埔族的原始宗教是以崇拜祖靈、精靈、自然、呪物為主,同時也十分相信巫覡呪術,埔里地區至今還盛傳著散毛番婆鬼的故事,阿嬤告訴我們,通常男女都可以學番婆鬼的巫術,但是巫術傳女不傳男,意思是不可以傳給自己的兒子,自己的兒子若要學巫術,得要向他人學習。

 

埔里流傳的番婆鬼傳說,大部份是屬於女性的巫師,因此而有「散毛番」或「番婆鬼」的稱呼,另有一種說法,相傳古時巴則海族人常將自己的頭髮任意散落披於雙肩上,因此而有散毛番的稱呼,也有人曾提出「散毛」一詞,應源自於「薩滿」巫術之名稱,尚待追求研究,而現在一般通稱的散毛番婆鬼就是指巴則海、噶哈巫平埔族人的女巫而言。



 

阿嬤拿著埔里末代番婆鬼的相片給我們看,相片中的番婆鬼老奶奶,活了90幾歲。阿嬤說要學番婆鬼的巫術得起重誓,要不貧窮一輩子,要不短命,要不沒子嗣,哦!這麼難的選擇,該怎麼選呢?貧窮活著受苦,短命學巫術做啥,所以大部份的番婆鬼都選擇最後一個詛咒,就是沒子嗣,我想若是有孩子,一時貪吃,吃了也說不定,因為番婆鬼最愛吃小孩。一般人對番婆鬼都抱著畏懼的心理,很多人都怕番婆鬼,所以與他們保持距離,加上沒有子嗣,所以番婆鬼通常都相當孤獨。



 

大抵番婆鬼喜歡腥味重的食物,除了魚、鳥之外最愛小孩的心肝。所以平埔族人背小孩的方式與漢人不同,她們把小孩斜背在側邊,據說就是防止番婆鬼從背後把孩子摸走。人類學者簡史朗曾經說,他從小耳聞許多番婆鬼的故事,番婆鬼會變身「三腳母豬」來捉弄人,中了他的詭計後果將會不堪設想。所以早時,每當他將背上的弟妹放下來的時後,檢查他們的心肝是否被竊就成了他的慣例。

 

另外,家裡如果有新生兒,在坐月子期間,難免會煮麻油雞補身子,番婆鬼認得這個味道,就可以知道誰家有“好料"的,一般來說,年紀越小,滋味愈好,所以小孩一旦長成16歲左右,就不是番婆鬼的菜了。所以平埔族人,對新生兒的照顧是寸步不離的,他們深怕自己的孩子一不小心便成為番婆鬼的佳餚。

 

阿公說,番婆鬼神通廣大,夜間是她行兇的時候,為了能夠在夜裡看得一清二楚,她會把眼睛摘下來,放在碗櫥的碗中,並換上貓的眼睛,再把貓關在雞籠中,因此番婆鬼通常有隻黑貓便於利用,因此再濃的夜色也無法阻擋她看清一切,她還能利用蕉葉飛行,並且利用法術捲起風沙,攻擊他人。

 

補充…阿公說魚刺的故事

 

因為番婆鬼存在對孩子的威脅,所以至於今,已經陽盛陰衰的時候,人們還是經常把「番婆鬼」掛在嘴上來嚇唬哭鬧不休、亂發脾氣、不聽話小孩,其效果和講虎姑婆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 

然而不一定所有的番婆鬼都是可怖的女巫,有一些巫術,對人們是很有幫助的,阿嬤學會了三個好巫術,是止血咒、趨蛇咒及化骨咒,止血咒顧名思義其功用就在於止血,阿嬤說在921地震時,她的誰曾用止血咒救人。而趨蛇咒當然就是趕蛇,阿嬤說「蛇」時不說「蛇」而說「溜」,那感覺有點像「You-Know-Who」「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」,呵!非常可愛。早期人經常得上山工作,山裡的「溜」對人們來說其實是一項威脅,所以只要在出門時唸唸趨「溜」咒,就可以在今天不遇見「溜」。而化骨咒就更加神奇了,它不是用來化人骨的,而是用來化魚骨,有時人們吃魚時,不小心會被魚刺鯁著,那種不上不下又刺刺的感覺實在很糟糕,唸唸化骨咒,據說兩秒見效,哇!有影無影,這麼神奇。

 

阿嬤看我們乖巧伶俐,又冰雪聰明,所以演講結束前,教了我們「止血咒」,咒語在這……


(請用煙燻,有慧根者得見之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choolbook 的頭像
    schoolbook

    schoolbook

    school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